欢迎访问半岛锁业有限公司!

预约上门| 联系半岛

全国24服务热线

400-123-6789
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
售楼处买房也玩人脸识别一套房可能多花几十万
时间:2024-04-08 14:54:43        点击量:【 】次

  售楼处买房也玩人脸识别一套房可能多花几十万近期,一则戴头盔看房的短视频在网上流传。视频中还有字幕:“为保护个人信息,戴着头盔去看房”。

  导致看房者出此奇招的,正是售楼处的人脸识别系统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基本上知名开发商的楼盘,80%都装有人脸识别系统。只要是沙盘等公共区域,天花板角落一个个不起眼的摄像头,都能够在悄无声息之间,抓取存储看房者的面部特征。

  售楼部这项黑科技的流行,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治安防范,更多的是为了锁定客户。更准确的说,是为了在后期的下定环节,精准区分客户来源。如果购房者是看了房企的宣传前来买房,这叫做“自然到访客户”,说明房企的营销费没有白花;如果购房者被渠道中介带上门,就属于“渠道客户”,房企要给予中介一定的好处费,也就是提成佣金。

  房企销售和渠道中介的佣金不一样,一些购房者会在自己到过售楼处后再去找中介,这就使得客户的来源变的不明确。

  确定客户来源,则是为了判定动辄几万的佣金,该归哪个分销渠道,这涉及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。这些年,因为客户划定佣金分配的事,渠道、开发商之间扯皮的事不在少数。人脸识别,就是为了帮助房企判断某个购房者是什么类型、是谁的客户,佣金应该发给谁。

  客户A和客户B一起来售楼处,销售员A接待了他们,但只有客户A登记了信息。当客户B再次上门时,是跟中介B一起来的。最后,客户B通过中介B成交了。销售员A发现他接待过客户B,会认为这是他的客户,销售员A和中介B就会产生争执。

  现在识别的过程基本是这样的:摄像头拍下的人脸,会在数据库中以特征模板形式储存。客户下定金的时候,其人脸特征会在售楼部数据库中搜索匹配,几秒钟时间,这个客户之前是否到访、是谁带来的,一清二楚。技术作证,结佣分钱,基本不再有争议。

  这两年因为技术的成熟普及,人脸识别系统的价格,也开始便宜到烂大街。一套系统大概一年也就五六万左右,对开发商来说,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,但不管多便宜,这个东西确实很厉害,如今市场商业化使用的系统,准确率普遍都在95%以上,而且还在不断进化,现在哪怕戴口罩包裹的只露出眼睛和眉毛,一样都逃不过摄像头的“火眼金睛”。

  在房地产从业者看来,人脸识别自然好处多多,但对于消费者来说,其中却暗藏猫腻半岛。一般对“人脸识别”这类高科技的运用,大部分人都是无所谓的态度,不过,当人脸识别和购房优惠挂钩,一张脸算下来有好几十万的折扣时,恐怕没几个人能再淡定了吧?

  房地产自媒体“重庆地产news”在去年底发布的一篇文章中称,某项目推出了一系列年底购房优惠,只要购房者第一次到访项目并当场下单,各种折扣算下来可以少花30万元。但购房者必须是第一次到访,或者说此前没有被摄像头拍到过。同一套房屋,消费者从不同渠道购入,差价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。“货比三家”本是人之常情,但房企用上人脸识别之后,就等于将消费者“一拍定终身”。

  “戴头盔看房”的极端案例由此而来。但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知晓人脸识别的存在,因此与房企、中介产生纠纷。

  其实,擅自获取公民的私人信息是侵权行为,也就是说售楼处安装人脸识别是不合法的。今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《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》,提供了更加详细的操作指南: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,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、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、方式和范围半岛,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,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。

  售楼处的这种无感抓拍的人脸识别,明显是违法行为,相当于在无形中盗取了客户的脸,不仅如此,还把客户作为资源分析,并保存了客户的个人信息,而一旦泄露,后患无穷。但是,目前法律对人脸信息的抓取与识别,并没有专门规定,例如说对于非法人脸识别、是否予以罚款或取缔经营资格,以及销毁资料、不予销毁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。法律的空白,导致了人脸识别使用的无所顾忌。

  今年8月,有网友在人民网“领导留言板”投诉称,天津“XX文苑新房售楼处”擅自采集了他的人脸信息。原来,一个月前,这位网友通过中介购买了XX文苑的一套房屋。但在8月4日,他被售楼处告知,售楼处的人脸识别系统曾经识别到与他相似的人独自看房,因此他属于自然到访客户,不属于中介渠道客户,不能享受渠道优惠。

  “仅通过未经本人授权的人脸识别对比,售楼处就单方面霸王条款认定本人曾来过售楼处,为售楼处自访客户,严重损害本人购房利益。”这位网友说,在多次交涉中,售楼处均“态度恶劣”,他投诉无门,“十分困扰”。之后,天津市河西区政府反馈称,该事件“属于合同纠纷,建议市民到法院自诉解决”。

  目前,被人脸识别的市民,只能以《侵权责任法》来维权,起诉对方侵犯肖像权、个人信息等,要求停止侵权、销毁数据、赔偿损失等半岛,但在实践中根本做不到,因为连被拍摄的视频都看不到,何以起诉?而且诉讼的成本很高,一般的人并无此动机。换言之,民事救济的途径达不到维权,以及制裁滥用人脸识别的目的。

  如今悄无声息的人脸识别,实际上还只是销售利益的分配确认。开发商通过数据识别,实现利益最大化,这和当下流行的“大数据杀熟”有什么区别?

Copyright © 2012-2023 半岛·(中国)官方网站-bandao sports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         鲁ICP备19000446号-1

x
现在留言,无需等待!

收到你的留言,我们将第一时间与你取得联系